首页

女王针刺

时间:2025-05-23 16:28:08 作者:《折腰》热播:以新叙事呈现类型新张力 浏览量:18362

  苏里南总统昌德利卡佩尔萨德·单多吉是中苏两国政党友好交往的亲历者。多年前一次来华培训经历,为他打开了观察中国治国理政经验的窗口。“我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理念。”他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回忆。

  在中国同苏里南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5周年之际,单多吉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4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单多吉总统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在形容两国关系时强调了同一个关键词——“南南合作的典范”。

  4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苏里南总统单多吉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单多吉举行欢迎仪式。

  这一“典范”体现在两国关系的方方面面,而两国人民的体会最为真切。

  “走进苏里南人民的心里”

  苏里南是第一批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的加勒比国家之一。

  距离首都帕拉马里博约一个半小时车程的萨拉马卡区,眼下正是柚子丰收季。在农户阿什温·杜基家的果园里,树枝低垂,硕果累累,杜基和弟弟带着工人们忙碌采摘。以往,这家人连买农具都要向亲朋好友借钱。能过上好日子,离不开中国农业技术专家的支持。

  2022年,中国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技术援助项目启动,计划举办10期培训班、共培训300人以上。单多吉总统专程出席启动仪式。在他看来,中国先进技术培育了高产量、高质量的农产品,能与中国展开农业合作对苏里南至关重要。

  24岁的杜基就住在合作中心附近,很快和中国专家成为朋友。中国专家几乎每天都会去杜基家的田地,在种苗培育、肥料使用等各个环节对他进行指导。他开始种植辣椒、茄子、西瓜等作物,不仅能在本地市场销售,还出口到邻国。他告诉记者,得益于中国专家带来的先进技术和优质种苗,他家种植作物的产量翻了一番,年收入增加了一倍。

  这个青年农户不仅知道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还认为“这么好的倡议”与自己息息相关,“能帮我们把农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单多吉总统本人多次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表达由衷认同——“所有参与国家都能从共建‘一带一路’中受益”“我的国家也受益颇多”“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苏里南农牧渔业部官员雅松·巴克告诉记者,一些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每天乘车两个半小时来中心参加培训,再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去传授给身边农户,风雨无阻,对学习中国技术充满热情。“我们同中国农业专家合作得相当好,目标相同、齐心协力。”

  来自湖南的蔬菜育种栽培专家苏利荣说,合作中心深得当地农户信任和喜爱,不少人带着问题上门请教。苏里南政府部门经常组织中国专家到当地农场和生产基地调研和指导。“我感到我们真正走进了苏里南人民的心里。”他说。

  苏里南农学研究员简·亚格纳特认为,中国先进经验帮助苏里南提高农业生产率、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苏中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一切艰辛都值得”

  从首都到苏里南河畔的博托帕西村,需要驱车两个多小时,再搭船逆流而上3个小时。旱季时交通更困难,苏里南河水位降低,巨石、险滩不断。以往,沿河几十个村落仅依靠柴油发电,每天供电就几小时,还时常停电,村民们都期盼稳定的供电。如今,中国提供的低碳能源方案帮助他们实现了心愿。

  2019年9月,应苏里南自然资源部的迫切需求,中国电建集团与苏方签订承建合同。2020年,胡亚巴村建成首个微电网光伏混合电站,村民用电24小时不间断,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这让附近博托帕西村村民波特羡慕不已。他曾到首都帕拉马里博上过几年学,能用英语交流。2021年10月,中国电建集团来到博托帕西村,开启二期项目。波特立即站出来,承担翻译任务。“我愿意帮助中国企业和村民们沟通,用电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他告诉记者。

  中国能源方案所蕴含的绿色理念,赢得当地人认同。苏里南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波特说:“我们居住在雨林中,一直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现在中国人推行的光伏发电技术不会破坏本地自然环境,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中国电建集团在当地的管理人员熊泽坤介绍,二期项目共有5个站点,服务40个村子。他说,建设期间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运输设备路上还遇到过险情,可是对中国建设者来说,一想到村里灯光点亮时孩子们的欢呼声,看到孩子们在灯下认真学习,“这一切艰辛都值得”。

  13岁的博托帕西村少年迪尼奥·阿贾科对中国技术点亮的未来很憧憬。“有了稳定供电,我晚上就能更加安心写作业,还能吃上冰箱里保鲜的食物。”他还有了更多长远的打算,“希望有机会到中国学习”。

  “真实、丰富、立体的中国”

  在苏里南北部的瓦尼卡区,提到中国援建的瓦尼卡医院,许多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自2020年2月开诊以来,瓦尼卡医院可覆盖当地约15万人的就医需求。“如果没有这家医院,许多本地患者难以得到及时、良好的治疗。”当地医护人员阿林姬·索尼娅说。

  “医院里设施齐全,”瓦尼卡医院护士马莱娜·西尔韦拉·丰塞卡告诉记者,“中国提供的重要支持让很多苏里南人实实在在受益。”

  “西方通过所谓援助来掠夺我们的自然资源,而中国人真正想看看我们的实际情况怎么样,思考怎样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这是政府工作人员伊冯娜·克萨尔辛通过亲眼观察得出的结论。

  50岁的克萨尔辛去年第一次到中国,与30多位来自加勒比国家代表一起,参访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十多天的访华之行,丰富了她对中国的认知。“还没走出机场,一些西方媒体营造的中国刻板印象就被打破了。一切都非常专业、井井有条,人们举止和善、亲切友好。”她说,参访期间看到的真实、丰富、立体的中国,“令同行的30多位代表都和我一样深感震撼”。

  在农村参观时,她向来接待的村民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农村发展这样好的秘诀是什么?”“爱国,爱家。”村民给出的这个答案,让她很受触动。

  从中国高铁、医院运营到公园健身,克萨尔辛想把观察到的各类建设经验都带回国。“中国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高科技,也体现在人们的精神面貌上,”克萨尔辛说,“我希望能有更多苏里南人去中国看看,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策划:倪四义 姜岩

  监制:邓玉山 韩墨 赵凯

  统筹:闫珺岩 孙浩

  记者:何冰 王植樱 赵焱 王林园 王雅晨 李梦馨

  编辑:张代蕾 乔继红 陈杉 谢栋风 王丰丰 程大雨

  摄影:申宏 李梦馨 王林园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八旬美国老太太贾和普第24次走蜀道 已成“蜀道通”

工行当天举行业绩发布会披露,2023年其客户存款33.5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上年增长12.2%;各项贷款26.0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4%;实现净利润3651.16亿元,较上年增长0.8%。

科技力量助“新三样”畅销海外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国立工艺学院教授、欧洲教育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让-克洛德·鲁阿诺-伯巴兰(Jean-Claude Ruano-Borbalan)在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时表示,法中两国间有共性,也有很多差异。他认为,法中两国需要加强对话,理解彼此的异同,在共性与差异之间寻找平衡。(巩微微)

节后长胖了,用药就能“躺瘦”?专家:想得挺好

吉隆坡12月8日电 (林诗琦)“影像中国”电影展映交流活动暨第六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东盟单元”展映系列活动7日在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举行,现场播放了《里斯本丸沉没》《秋实》《门神》三部影片。

数说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绩单” 打造美丽家园贡献出“中国方案”

“当然,包装绿色化治理应该是全链条的,需要商品的生产者、商家、物流企业、消费者、回收者共同参与,多环节结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张德元强调。

中国驻美国大使: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如今,英烈后代们已接过先辈的旗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十七年如一日讲述父辈们革命历史的讲解员,义务参与演出、为群众重现长征送别场景的群众演员,危难之处显身手、挡刀护民保平安的民警……他们在不同岗位中诠释新时代长征精神。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